日前,广汽传祺汽车有限公司发生重要人事变动,冯兴亚卸任法定代表人及董事长职务,由閤先庆接任,同时部分高管职位也进行了调整。
资料显示,广汽传祺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7月,曾命名“广州汽车集团乘用车有限公司”、“广汽乘用车有限公司”,法定代表人为閤先庆,注册资本约160亿人民币,由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全资持股,经营范围包括电车制造、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、汽车新车销售、汽车零配件批发、汽车零配件零售、企业管理等。
广汽传祺作为广汽集团旗下的重要自主品牌,曾在国内汽车市场取得了一定的成绩。2017年-2018年为广汽传祺巅峰期,年销量最高达53.5万辆。
然而,近年来,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,广汽传祺的销量表现并不理想。
据官网显示,目前广汽传祺在售车型包括轿车影豹、SUV向往S7、ES9、GS3影速、传祺GS8、GS4、MPV向往M8乾崑、E8+、E9、M8、M6等车型。数据显示,2025年1-4月,广汽传祺累计销量93,891辆,同比下滑23.8%,其中4月销量24,650辆,同比下滑34.67%,成为广汽集团旗下跌幅最大的品牌。
事实上,进入2025年1月份,广汽传祺的单月销量就开始下滑了。官方数据显示,2025年1月份,广汽传祺单月销量为18327台,同比下滑45.78%,几乎下滑了5成。
2025年2月份,广汽传祺单月销量为18449台。相比去年同期,销量下滑了0.12%,降幅大幅收窄。
2025年3月份,广汽传祺单月销量为32465台,销量环比大涨。只是,与去年同期,销量还是微跌了2.23%。
由于销量连续四个月同比下滑,2025年1-4月份,广汽传祺的累计销量也难免呈现出下滑态势,降幅为23.8%。
总结广汽传祺销量下滑的因素,无外乎以下几点。
首先就是自身因素,2019年广汽传祺销量开始下坡,曾经担当销量顶梁柱的传祺GS4进行了换代,但市场反应不佳,销量大幅下滑。同时,市场竞争加剧,其他自主品牌如哈弗H6、吉利博越、长安CS75 PLUS等车型的崛起,进一步挤压了传祺GS4的市场份额。此后,广汽传祺尽管推出了多款新车型,但未能有效提升销量。
除自身问题之外,外界残酷的市场竞争也是广汽传祺销量下滑的一大因素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,比亚迪、吉利、奇瑞、长安等品牌不断崛起,这些品牌在技术研发、产品创新、市场营销等方面投入大量资源,推出了一系列极具竞争力的车型。相比之下,广汽传祺的产品更新和新能源转型相对缓慢,品牌认知度也不及其他自主品牌,导致其销量一直处于较低水平。
此外,品牌定位上不够清晰,市场推广力度不足,营销手段相对单一,新能源车型推出速度较慢,产品线不够丰富,无法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。,也是广汽传祺销量下跌的因素。
质量投诉问题也是一个因素。
2025年,广汽传祺正式推出了全新的“向往”系列,旗下车型包含了传祺向往S7、传祺向往M8乾崑、传祺向往S9等车型,定位20万至40万元的主流市场,主打高端产品,标配高阶智驾。
广汽传祺推出“向往”系列,试图通过高端化、智能化的产品策略提升品牌竞争力,以传祺向往S7为例,该车作为一款中大型插混SUV,于2025年3月31日正式上市,上市首月销量为2977台。尽管该车在产品力上具备一定优势,如搭载1.5T+单电机组成的插混系统,CLTC纯电续航里程115公里起,WLTC亏电油耗百公里在5.7L-6.5L,且支持快充与对外放电,但其市场表现并未达到预期。
从销量数据来看,传祺向往S7在上市前的2月销量为666台,3月销量为1270台,上市首月4月销量为2977台。与同级别竞品相比,如4月上市的比亚迪唐L单月销量5229台,长安启源Q07单月销量3119台,传祺向往S7的销量表现显得较为平淡。
尽管传祺向往S7在智能化配置上有所突破,如搭载广汽自研的L2++级端到端无图智驾方案,配备激光雷达、27组车规级全视角传感器及英伟达OrinX芯片,但在市场竞争激烈的当下,其品牌力和产品差异化不足的问题依然突出。此外,传祺向往S7的售价区间为19.48万至23.48万元,在同级别市场中并不具备明显的价格优势。
综合看广汽传祺未来表现仍面临诸多挑战,销量增长的不确定性依然较大。未来,广汽传祺需要在品牌建设、产品差异化以及市场推广等方面持续发力,以提升其在高端市场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。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daydayev.com/post/2040.html